By RaytheReds,
2008年歐洲國家盃冠軍賽
2009-10歐洲冠軍盃冠軍賽,
2010世界盃四強,
三場比賽,完全一樣的劇本,上半場都是0-0,下半場就別提了,悶。
要再撈上2006年世界盃四強,118分鐘被攝護腺肥大的左後衛進球,湊大四喜了。
德國球隊靠著意志力和體力勉強可以撐住半場,但一到下半場若進攻不求變化,已經觀察你半場的對手就非常容易找到突破口。
老是在關鍵比賽放不開手腳,一開賽就把主控權交給對手,只要打不出自己的風格,就轉趨保守,心理壓力自然越來越大,一步錯步步錯。德國隊失敗的模子,不斷複印。
當大家被西班牙團隊的默契配合、心靈相通的小組短傳、精準的換邊長傳、福至心靈的腳後跟回敲,等等華麗進攻震懾的同時,不要忘記德國隊在前幾場也有如何令人眼睛一亮的小組配合,而何以在四強賽又被打回原形?
西班牙隊的壓迫防守是關鍵。
進攻要有球在腳,要有球在腳得靠防守。德國隊雖然後防佈置了大批兵力,但都像是傻柱子一般站在禁區外等著西班牙來攻,完全處於被動,當然拿不到球;而西班牙不然,他們的防守是從中前場就開始拼奪,對每個持球的德國球員緊逼壓迫,德國隊球還沒推進過半場就被西班牙搶了回來,自始至終就是挨打的份。
德國球員就像一隻大笨熊,蜂蜜沒吃到還被全員出擊的工蜂叮了滿頭包。
至於Muller的缺陣,我認為對本場比賽有著間接影響,但絕對不是唯一且致命的。
從進攻端來講,少了他在前場靈性的存在,Klose顯得孤掌難鳴,Podolski也著實神遊了一回,Ozil近乎隱形。Lahm和Muller一同串起的右邊路本來就是德國的進攻發動機,由於左後衛的人選一直不令人放心,因此Low也限制了左路進攻的力度,幾乎所有的進攻都是由右邊策動,左邊只有Podolski伺機而動。
Muller的缺陣,就像左臂已經被截肢的德國隊,右臂又打了石膏一樣,直接宣佈德國死刑。德國完全沒有進攻能力,西班牙自然更肆無忌憚前壓,中場大玩傳球遊戲,邊後衛屢屢插上加入練習,打到最後好像變成2-8-0的陣型,屠殺德國的中場,屠殺整個比賽。
我在賽前分析中提到,實在不建議放上Trochowski,如果先發的是Kroos或是Marin,也許會讓西班牙對於防守多加用心,尤其如果放上Marin,以他的速度和盤帶技巧,體型比較高大笨重的西班牙左後衛Capdevilla可能很難擋的住,整個攻守的平衡就會產生變化,德國也許不會一面倒的挨打。
然而,少了一個Muller,
不能為德國球員在面對壓迫防守時的束手無策辯護,
不能為Khedira在中場明顯過於稚嫩不能為Schweinsteiger分憂解勞辯護,
不能為德國沒有稱職專任的左後衛辯護,
不能為Ozil經驗和對抗性不足辯護,
不能為Podolski在左邊路碌碌無為辯護,
不能為Low選擇Trochowski先發辯護,
不能為Low換上替補的時機和人選辯護,
不能為德國球員個人技術不夠純熟辯護,
不能為德國隊板凳深度不足辯護,
不能為德國不知為何不能堅持自己的既定戰術辯護,
最終,不能為昨天的德國隊就是一支比西班牙還差的球隊辯護。
但是我仍然相信2012年的歐洲冠軍盃,德國將會是一支更成熟的球隊,可以爭取冠軍的球隊,就像我一直相信的那樣。
季軍戰被譏笑為安慰獎,季軍戰的門票可能送出去都沒人要。
小寶說:季軍戰誰在乎啊!
我在乎。我覺得Forlan在乎,Uruguay也在乎。
烏拉圭打了兩回合的淘汰賽,才撿到世界盃的出賽資格,從最不被看好的一支南美球隊,變成四強僅存的南美代表,在Suarez、Lugano都缺陣的情況下,和橙軍拼搏到最後一刻,他們憑什麼不在乎?
記得2006年對葡萄牙的季軍戰,是Kahn光榮的退休戰,
Schweinsteiger獨中兩元,我看到他對未來的德國隊充滿信心,準備好擔起責任,帶領德國前進的意念。
我相信季軍戰的勝利,可以挹止遺憾的情緒蔓延、阻絕失敗的氣氛擴散、重建球員的信心,季軍戰,當是德國隊迎向2012光榮的第一步。
德國隊,告訴我你們也在乎…
以上所使用圖片均來自網路.